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在西德接受教育,曾学习雕塑,后来又到幕尼黑电影电视学院学习制片和导演,他的毕业作品《The Noahs Ark Principle》曾在1983年获选为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片。而他的电影处女作是1985年的《魔偶奇谭(Joey)》,一部儿童恐怖片,当时的特效还做得很假。
艾默里奇导演钟情于科幻片,1990年的《霹雳雄鹰(Moon 44)》和1992年的《再造战士(Universal Soldier)》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以上两部的积累,得以让他在《星际之门》中大展拳脚,《星际之门》电影为原点的电视剧集至今已播出了十多季,在世界许多国家有着大批拥趸。而在《星际之门》大获成功之后,他也得到了执导灾难大片《独立日》的机会。
在那个电脑特效并不发达的年代,很多场景都需要实拍,这也使电影多了一分真实感。电影中外星母舰对地球发起攻击的场景,是由模型制作组用各种迷你模型制作而成的。爆破专家按照24:1的比例搭建洛杉矶的城市街道,然后将那些街道模型(据说长度6米、宽度2.5米)垂直起来(保持10度左右的倾斜)。在拍摄时,燃烧的火焰会顺着街道往上冒,就这样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火浪扑向街道的震撼场景面。
因为特效团队的努力和电影创作者的用心,这部电影当时不但创造票房纪录,还一举拿下了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艾默里奇也因为此片被贴上了“最会毁坏地球导演”标签,此后他又变本加厉的在1998年的《哥斯拉(Godzilla)》;2004年的《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和2009年的《2012》这些电影中一次次地对地球进行破坏。
罗兰·艾默里奇凭借这几部电影成为好莱坞最会破坏地球的灾难大片导演,电影公司对他的创造力向来都信心十足。当年拍摄《独立日》的时候,由于那个年代还没有为电影拍摄续集的惯例,也没有现在所谓电影IP的概念,那部外星人入侵灾难大片被硬生生安上了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圆满结局,在电影推出的十年内,也始终没有开拍续集的意思。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这部经典大片的续集才终于将要和我们见面了,这是相当值得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