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

主演:阿米尔·汗 / 安努舒卡·莎玛 / 桑杰·达特 / 波曼·伊拉妮 / 沙鲁巴·舒克拉 /

上映日期:2015-05-22

《PK》堪称印度版《V字仇杀队》。年轻女记者遇上了陷落地球的外星人,从质疑到首肯,最后加入了后者挑战宗教权威的事业,他们联手击败了虚伪的大法师,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并留下一段无法圆满的爱恋。扮演外星人的阿米尔·汗主演过红极一时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在那部电影里他尽情嘲讽了印度当代的高等教育制度,《PK》的野心更大,将全印度的宗教观念一股脑儿推上了解剖台。试想,如果不是降落在印度,他可能不会拿宗教当枪靶子(比如在美国,他可能遭遇枪支暴力,并展开与持枪派的辩论)。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组成的国家,由此酿成的治安冲突常见诸报端。《PK》从“外星人有家回不得”的前提出发,设置了一连串十分合理的见闻和误解,让他顺理成章地跟宗教人士较上了劲,细节千锤百炼,生动诙谐。

全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前半段是PK的街头生存指南,几乎是他的独角戏,无厘头密集,节奏明快,电影语汇丰富,机智点子层出不穷,叙事如舞蹈般活泼,比如PK被胖子踢倒,形成多米诺肉牌,然后跑上街被车撞倒,那一整段的动作编排和镜头运动都像是在拍摄舞蹈,这一部分的每个场景都以一个俏皮话或动作上的意外效果(PK遮挡下体,钱包里的钱必须捐款,贿赂警察)作结,回味无穷。以PK找到通讯器为分界点,后半段集中智斗一名装腔作势的梵教大师,这名受人尊敬的宗教领袖缩影了片中所有宗教观念,随着他的真面目被撕落,包裹在精彩娱乐性下的讽刺劲道也开始发力。

PK无疑是阿米尔·汗塑造的另一经典银幕形象。他的眼神清澈,神情呆萌,思维怪诞,举止滑稽,但这怪诞和滑稽中透出强者的坚韧、智者的胸怀。影片开场,他就像一个装在成年人身躯里的孩子,赤条条来到世上,被光怪陆离弄得摸不着头脑。他有着初生婴儿般的纯真,却不像稚童那样容易被洗脑,他常怀良善之心,又拥有绝顶智慧,他个头矮小,内心却宽广无边,他不会被拉进世俗的泥沼,倒能用三言两语点化世人。PK对于一切观众习以为常却不合常理之事,发出了尖锐的质问,他的思维方式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促使观众以前所未有的角度看待生活,收获启发。

为什么有了真神,还要对雕像发出祈祷?为什么人们对爱性爱和钱财态度不同?这些都是我们10岁之后就停止发问的。成年后,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僵化,更缺乏质疑精神。PK之所以令人觉得亲切,在于他代表了童真时的我们。曾经我们也像他一样做着荒唐事,磕磕绊绊着去了解世界的真相,但等到我们通晓了一些处世的规则后,这种能力也离我们远去了。而PK玩转了世界,也学会了说谎,却终究不改那颗赤子之心,他理应是所有被世俗浸染的成年人所欣羡的对象。

声不断,女主最后打通电话,男主2接通电话的那一刻居然是泪点。
不得不说宝莱坞的电影已经超越了中国太多太多!
阿米尔汗的眼睛竟然还是孩子的!你好像能从他眼睛里看到他对电影发自心底的热情,对身处之国众生磨难遭遇的冥思和悲悯。
印度轻喜剧简直成精,要深刻有关于信仰探讨,要爱情有跨越时间与文化的电话,要笑料从演员到歌舞与情节到处都有。
阿三版“来自星星的你”。没有把时间浪费在谈情说爱上,而是对着印度最自豪的多神信仰开炮;把宗教涮得体无完肤后,又从宗教兜回到爱情。看似乱七八糟、其实结构巧妙。
印度人真有神样的想象力,把印度歌舞拍出了欧洲小文艺的感觉。尽管是喜剧片,但是各种宗教轮番上场,片中对信仰的大胆的批判分析是相当有道理的,最后竟能看哭。
还是很聪明的,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借宗教满足私欲的人。对信仰本身,其实还是有敬畏的。
妙在以局外人视角,窥探印度社会生态肌理,通俗化地剖解敏感议题,从反对盲目的宗教崇拜,到印巴两国联姻。赏心悦目的娱乐之余,更多地是渗入希拉尼和阿米尔二人的忧患意识,这种在常人看来“一根筋”的责任感,使大众文化产品的寓教于乐功能性达到最大化。
有时真羡慕印度电影人在文化产业上做得真棒,既能娱乐又能思考。
继《偶滴神啊》之后,又一部印度神作!
脑洞大开,以一个外星人的角度来解释人类习以为常的规则,文化,和信仰,而外星人也经历了一场美好的爱情。似乎在评判着什么,又似乎在赞美着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地球。非常推荐!
能在宗教环境压力下拍出这部片子就已经勇气可嘉了,还如此的催泪,值五星。
挤进我心中前三的电影,最后的3箱电池泪奔呀!!
酣畅淋漓的电影。让你笑着哭,也让你感动哭。谢谢大傻。
看这部电影绝对不要拖进度条,看到结尾真的很感人。
三傻的原班人马,很好看很欢乐又有很多感动,电影并不是再讽刺宗教本身,而是把矛头指向一些借着神的名义满足私欲甚至为非作歹的人,但对信仰始终还是保持尊重与敬畏。
有笑点,有泪点,有想法,有趣,很可爱。
一开始以为是科幻片 看着发现是讽刺宗教的 最后原来是爱情片!
来自星星的不一定是高冷欧巴,也可能是蠢萌阿三。

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

主演: 梅利莎·乔治 / 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 迈克尔·多曼 / 瑞秋·卡帕尼 / 艾玛·朗 /

上映日期:2009-10-16

电影《恐怖游轮》在烧脑电影系列中大名鼎鼎,是很多喜欢此类电影影迷必知的经典电影,是因为它被推荐在“让人绝望的电影”行列里,同时也被推荐在“高智商电影”的烧脑行列里,宛若天边飘来一把锋利的斧头,不偏不倚的正砍在你脑门上。无穷无尽的噩梦,诡异空旷的世界,想要赎罪,却是无法逃脱的炼狱。《恐怖游轮》带给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窒息,绝望的感受。这部拍摄于2009年的惊悚电影,因其独特的剧情构架和宿命般的一波三折,在众多惊悚电影中脱颖而出,一些该片的狂热者,甚至将其与《闪灵》等经典相提并论。

先不说其是否能和电影历史上的那些经典相提并论,客观的说,电影《恐怖游轮》本身确实很精彩,不管是题材上的创意,还是导演讲故事的手法,除了女主角故作茫然动不动就露出兔子牙的苦逼脸之外,其他一切都算的上是上乘之作。值得一说的是,在观众已经知道了整部电影要讲什么之后,还能将他们按在座位上完整的看完,仅此一点,足以证明英国导演兼编剧,克里斯托弗史密斯绝非浪得虚名,尽管他前后只拍了5部电影。

先不说其是否能和电影历史上的那些经典相提并论,客观的说,电影《恐怖游轮》本身确实很精彩,不管是题材上的创意,还是导演讲故事的手法,除了女主角故作茫然动不动就露出兔子牙的苦逼脸之外,其他一切都算的上是上乘之作。值得一说的是,在观众已经知道了整部电影要讲什么之后,还能将他们按在座位上完整的看完,仅此一点,足以证明英国导演兼编剧,克里斯托弗史密斯绝非浪得虚名,尽管他前后只拍了5部电影。

最初《恐怖游轮》这蹩脚的翻译和影片B级片一样的海报,给我的感受本以为会是一部像《颤栗空间》《一次完美的逃亡》之类的以“逃亡”和“反抗”为主题的惊悚片,可是看完之后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恐怖游轮》是一部超现实构思的作品,卖的即不是血腥,而是诡异。这部影片所谓的“恐怖”实际是指影片女主人公作为一个“分身术”者在一天之内心理世界的变化,从最初孤身流落三角洲的噩梦到最后的车祸,一连串的恐怖事件在莫名其妙地频频复制,而她却因此命运被迫在一个不断循环的时间线与灵异世界中重复刷新自己的罪恶。

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提到他是Memento(记忆碎片,nolan的第一部电影)的超级粉丝。由此可以预见此片在架构和逻辑方面的风格。如果仅仅由于片名(翻译的不是很理想)而将这部影片归类于恐怖片就显得有些曲解导演的意图,凡是从头至尾看完的朋友都会被其中弥漫的因果论和宿命论的基调所萦绕,每当我们发现了真相却又被另一个真相的出现而否定,无论从哪个Jess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最终只有一个结局和真相,这是这部电影极为高明的地方。同时影片结构紧凑,空间感和时间感把握的十分到位,将近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没有丝毫的拖拉,一口气看完一到两遍也是意犹未尽的。

一点细节都不浪费多余的精巧结构型电影~把循环轮回的结构发挥到一个及至~
不要企图在重复中寻找已经失去的爱
好吧,Triangle,多好的名字,谁TM给译成《恐怖游轮》这个标准的B级片片名的!?
西西弗斯之爱的亡魂。恐怖的三角死循环,几无Bug。(停留+蝴蝶效应+死路)
最近就喜欢这种穿越类的……绝对的佳片啊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我要哭了!!!!看得我鸡皮疙瘩乱起!!!六颗星在哪里!!!!在哪里!!!!我要打六颗星!!!!
影片最不同以往的地方是告诉了你一个绝望的事实:这个循环是改变不了的
年度创意奖,堪比时空罪,欣喜地看到恐怖片创作者们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力,真诚期待明年的恐怖片
无休止的推石头上山,再眼睁睁看着石头滚落山脚。
这部电影太棒了,情节紧紧相扣。乐趣在于总觉得循环就停止在这里但继续看下去越来越有意思,推荐这部电影。
后来看了别人的影评才算彻底看懂了,不少玄机。。
所谓心魔往往就是一念之迷。其实只需在任一环节小小改变,循环即可终止。有话说:人生大部分痛苦,都來自于该离场时,不愿离场的执著。
大轮回套小轮回,无限loop,一气呵成,精彩!
杀戮是为了救赎,影片以一次完整轮回中的1型Jess为视角,小轮回中三次循环,三型Jess共同成长推进剧情,每次循环人格推进至下一阶段,迷而不乱。摄影出彩,几处细节镜头推进很到位。理科死扣宅表示,无BUG。
你以為你逃脫了。卻只是走進了更大的一個循環。
有新意、结局出乎意料的电影,不错,值得推荐
超棒超棒的科幻悬疑片~~曾经看过不少类似的科幻小说 但是都来的没有画面震撼~ 平行空间加上无限死循环 简直是魅力无穷~ 何处是死亡 何处才是诞生 强烈建议任何看完这部电影的人 能看一遍下面链接中的剧评 必须的 必须的!
精巧的剧本,耐人寻味的细节和主题,即便是熟悉剧作类型的我,也为此片发挥极致的循环轮回结构表示叹为观止,佩服导演的功力,层层推进又把细节先后安排的滴水不露,一般观众看三遍以上方懂此片神韵!

导演:菲利普·斯托茨

主演: 班诺·福曼 / 弗罗里安·卢卡斯 / 乔娜·沃卡莱克 / 乔治·弗里德里希 / 乌尔里奇·图克尔 /

上映日期:2008-10-23

人类的天性充满了原始的挑战性,那是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在征服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人类自身的渺小,所以,一些人退却,但总有人迎难而上,不屈的精神成为人类得以进步的动力,也因此,人类也才在不断的进步中寻求妥协,《北壁》与其说是一个不妥协的故事 ,不如说是一个告戒我们面对生命时应该做出何种选择的真实寓言。——题记

《北壁》被德国影评人协会授予最佳剧本奖,,库尔兹与Toli是一队登山组合,他们在不断的攀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正是如此,。

被称为“死亡之墙”的艾格尔峰峻峭、高耸,成为一道横亘在登山者面前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对于库尔兹与Toli而言,这是一场寻求荣誉与实现自我的终极挑战,即便,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深不可测的悬崖、不可预测的天气,随时可来的岩崩,以及暴风雪引发的雪崩…库尔兹和Toli,不仅是在超越自我的承受极限,还挑战着自然的残酷与无情。

库尔兹与Toli合作已久,他们是天生的登山家,库尔兹激情十足,Toli则稳重矫健,这是一对出色的组合。在攀登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奥地利登山队的竞争,而对手,选择跟随他们的线路上山,随之而来的,是恶劣气候带来的灾难: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在他们即将返回安全地带的时候发生,两名奥地利人死亡,库尔兹则在体力耗尽之前放弃了生的希望,他选择自己割断绳子坠落悬崖;Toli被困在悬崖上无法移动,在死亡面前,求生的本能使他不断的呼救,沙哑的嗓音是如此的哀痛而绝望,那是内心遭受的最大的恐慌与绝望,最终,救援失败,Toli对着心爱的女友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很冷。”直到最后,他依旧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只是,无法抵挡惨烈的风雪,影片再一次揭示人的渺小,以及意志的不屈,这是一个矛盾的对立,却又值得我们从中思考。

无畏便是希望,征服山的过程,便是人类对自身极限的挑战,更是人类超越自身意志的一次尝试。即便,这是一场失败的征服,但仍旧不可磨灭人性闪耀的光辉,Toli在面对残酷自然时的本能,让人的渺小更具表现力,此刻,唯有不言败的精神成为影片的潜台词。

登山是对身体与意志的双重考验,影片通过大量的特写衬托出人的渺小,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渺小,才激发了人类自身难以估量的潜力,攀登便意味着一场不妥协的征服,不管成功与否,都是对人自身的一次挑战,人性的不屈与坚韧,在面对恶劣自然侵袭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呼啸的风雪掩盖了一切,《北壁》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存在,你可以视之为一场不自量力的悲剧,同样,你也可以将之看作力量与信念不屈的挑战,我们在影片中得到的,是一场关乎人性的拷问:真正面对生存与死亡抉择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

你害怕一件事,可还是要去做,那才是勇敢
登山者的道德与宿命,山无所谓什么征服与被征服,它一直都在那儿...
这是一部根据发生在1936年4名登山青年攀登阿尔卑斯山北壁最后不幸身亡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片子。片子情节紧凑,镜头感足、场景壮观。身临其境地感受一次人与大自然的搏斗,看着人类一步一步被大自然吞噬,实觉惨烈。最后那幕Toni拼尽全身力气自救,半挂空中说出生命最后一句“我太冷了”,触动内心.
登山镜头拍得极佳,悲剧触动了内心深处
一次旅行可能让你活着;一座山峰可能让你死去;一个姑娘可能让你生不如死。额……还是姑娘能力强。
真实的悲观让人动容,人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没有办法像鸟儿一样的飞翔。德国人的电影,没有过多铺垫、感情戏、美女帅哥,只有真实的登山和结合时代可以挖掘的很多层面,同样可以让人闹心与震撼!
勇敢者的游戏,玩命者的荣耀。
能拍出来已经实属不易。
很动人也很悲情的电影,结尾实在有些让人绝望
延续德国电影一直以来的印象,冷静、沉稳。登山是意志力、耐力、智力高度结合的危险运动。
精彩的镜头运用。看过最好的登山和极限运动电影。道德和荣誉,生和死的距离如此近。
太严酷了。。坚毅哥的那个天使一样的造型啊
好严谨好高完成度的电影哟。结尾好绝望。。就是铺垫太多了点。
有句台词说对了,,用国家激励他们没用,所以这故事其实和国家主义没什么关系。
論留後路的重要性。。。。。。
看惯了好莱坞式的剧情,这个片子可能一下子看不习惯。 不过,我们什么时候能为自己的理想和爱好付出这么多呢?
剪切很完美,几乎没有破绽!!
狂热残酷的民族主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无助。
力量的尽头,意志的彼岸,横亘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天堑。
荣誉,责任,坚强,道德;,只是运动与自然的残酷。
看得泪流满面……不过是被吓的……导演不管是对演员还是对观众,都太残酷了啊啊啊
生存和死亡竟是一线之隔! 向追求人类极限的勇士们致敬!
德国电影,残酷!胜过《触及巅峰》
很绝望的片子,一点儿希望都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