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七互娱发起成立的广东省游心公益基金会(下文简称“游心基金会”)联合新南社会发展中心,完成了《2018边远地区高中生阅读能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阅读报告》”),这也是继2017年后,游心基金会再次对边远地区高中生阅读能力进行专业研究。《阅读报告》不仅描述、解释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更用扎实的田野观察揭示边远地区学子们漫漫求学路上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环境,这对游心基金会开展高中教育提供了参考。
《阅读报告》显示: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之间不仅有经济上的差距,也存在精神交流的区隔。而要试图改善和打破这种精神交流的区隔,同样需要通过进一步创造实现精神交流的文化知识环境和条件。
因为高中的特质,相对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及初中教育领域,高中教育领域只有少数公益组织涉足。游心基金会自2014年6月成立以来,一直潜心关注边远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不仅开展“游心伙伴高中助学计划”,对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希望以此回应他们的物质相对匮乏问题,还通过高中班级自由阅读计划(下文简称“自由阅读计划”)、游心夏令营、游心梦想中心等以回应他们的文化和精神匮乏问题。
《阅读报告》发现:物质与精神的多重匮乏始终是深刻地交织在一起的,这种经济与文化的多重边缘化给学生带来的困扰不仅仅是简单的“感到自卑”而已,有时候也会成为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游心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必须得承认,游心基金会目前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待帮助的高中生,我们只希望在阻断贫穷代际传播方面做些事情”。
选择高中教育精准扶贫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时至今日,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我国贫困治理面临突破深度贫困强力约束和致富发展两大难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张琦认为:假如扶贫仅关注短期目标,忽视人们致富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就是深度贫困问题可能暂时得到缓解,但是致贫根源却未消除。因此,最佳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教育精准扶贫归根到底是要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提升,改善其非物质贫困的境况。
但同时,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又具有周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这就导致教育精准扶贫周期长、见效慢。关于游心基金会选择高中教育精准扶贫的原因,游心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教育扶贫关注得比较多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高中教育作为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桥梁,反而很容易被忽视,基于这个考虑,我们最后选择做高中教育”。
目前游心基金会已在四川、甘肃、贵州等9个省区内的贫困地区开展“游心伙伴”高中助学计划,资助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高中生。2018年共有140名受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参加高考,一类本科上线率达到50%,其中25名学生的高考分数超过600分,多名佼佼者进入北大、浙大、北航、中大、厦大等双一流高校。
促进边远地区高中素质教育
然而游心基金会在开展高中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时发现:边远地区高中生在高考重压之下,普遍面临着视野狭窄、知识积累少、思维僵化单一等诸多问题,表现出与发达地区城市高中生十分明显的综合能力差距,这种差距可以归结为边远地区高中生与发达地区高中生之间存在的四大鸿沟:基础阅读资源的鸿沟、视野眼界的鸿沟、阅读理解能力的鸿沟、思辨能力的鸿沟。于是,游心基金会开始做自由阅读计划,以阅读赋能学生。
自由阅读计划始于2016年5月,截至目前,这个计划已在四川、贵州、甘肃、西藏等边远地区的27个县/区(其中18个是国家贫困县/区)、35所高中近500个班级建成自由开放的班级图书角。游心基金会希望可以通过自由开放的班级图书角,鼓励同学们自由阅读,开拓视野,获得成长与进步,储备知识,习成反思的习惯。
游心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由阅读计划中的“自由”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高中学生能够相对自由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在过去,边远地区在教育的软硬件建设都远逊于发达地区,那里的高中生们要获得一本优质课外图书并非易事。第二层含义则是希望高中生能够更加自由地去表达自己对阅读的感受和认识。要达到这一点,它还关乎学生自己对阅读行为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学校、家庭甚至在当地开展工作的公益组织工作者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引导。
《阅读报告》指出,随着国家扶贫工作进展加快,边远地区人群的收入有所增加,相应地区高中的阅读条件也在相应改善,高中生们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频率也有所保障。此外,部分高中也已经认识到在高中教育阶段推广阅读能力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增设阅读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但同时《阅读报告》也发现,在城乡差距的结构性背景下,边远地区高中的学生们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中,极力平衡功利性学习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很容易陷入“时间不足”的困境之中。
游心基金会已经认识到面向老师开展支持和培力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进行有意义的示范性探索。2018年5月,游心基金会在甘肃宕昌一中举行高中阅读教师论坛,邀请两名具有理论与实操经验的专家做语文阅读教育经验的分享;随后在2018年10月,游心基金会项目学校老师参加中学教育公益组织共学网络第一期工作坊-研究性学习教师培训活动,期间游心基金会面向中学老师举办了一场阅读主题的平行工作坊--“如何更好地引导高中生阅读”。
“互联网+”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从方方面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包括对学生们的教育方式和扶贫方式;但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也因基础设施的不同,进一步拉开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距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张琦表示,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应因大山的阻隔,而使深度贫困地区的孩子无法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新形势下,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应注重过程公平,着力使深度贫困地区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资源,保证深度贫困地区享受教育现代化带来的福利,比如远程教育、“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的软硬件服务能力,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实现顺利脱贫。
作为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企业基金会,游心基金会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通过技术手段为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优秀教育资源。 2018年9月,在三七互娱党委的牵头支持下,三七互娱、游心基金会、中山大学联合在凤庆县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公益+高校”三方合力的教育扶贫新模式,借助自身互联网企业的运营与技术优势和渠道资源,支持班级的网络化教学。
2019年年初,游心基金会还联合三七互娱投资的少儿编程品牌“妙小程”在边远地区开展青少年在线编程公益课程,这一公益合作也让游心基金会将企业资源、互联网基因与社会责任的探索得到充分融合。
“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小心翼翼的过程”
《阅读报告》发现:从深层次看,边远地区的学生及老师们面临的困境,实际上反映的是农村学生身处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劣势深刻地交织在一起,并在一定程度上内化成一种自我认同标签。
所以对游心基金会来说,深耕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小心翼翼的探索过程,要不时去思考如何帮助边远地区高中生建立对本地生活的理解和对自身生活的自信心。
据悉,《2018边远地区高中生阅读能力研究报告》将在今年年中正式发布,期待这份报告能让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公益组织关注边远地区高中教育。